
澎湖
- 首頁
- 澎湖
澎湖必去景點排行|TOP 10 必玩清單
1奎壁山
聖經的故事中,摩西分紅海的故事是不是真的,至今還有許多討論。在澎湖的奎壁山,你將有機會一睹如摩西分海般的狀觀景象。原來這裡是一處潮間帶,每當低潮時,位在高潮水位下的潮間帶會露出水面,形成一條從沙灘前往玄武岩小丘的步道,這不正是摩西分海的劇情嗎?
玄武岩的碎石塊鋪成的海上路徑,於海水剛退去時相當溼滑,來訪時建議準備適合行走並防滑的鞋子。既然是潮間帶,豐富的潮間帶生物當然隨處可見,如寄居蟹、螃蟹、各種螺類、海星、海膽、海兔…等,真是目不暇給。要小心的是千萬別踩到牠們了。這裡多樣的生態資源,與特殊的潮間帶現象,適合全家一起來趟生態旅遊。
2篤行十村
篤行十村是全台灣最老的眷村,於清代時期就是砲兵步隊的操練場所,日軍佔領後在這裡又成立澎湖要塞司令部與砲兵大隊的官舍群,所以遺留下來的眷村建築多是日式典型建築和和洋混合式建築,因為這裡的眷戶多是官階較高的軍官眷屬,所以這裡又稱作將校眷村。
張雨生故事館與潘安邦舊居,是全球華人來此必遊的兩個地方。張雨生是才華洋溢的歌手與作曲家,卻於事業高峰時不幸因車禍過世,但他的歌聲至今仍然讓許多人記憶猶新,張雨生故事館就述說著他傳奇般的一生。而潘安邦是1980年代著名的民歌手,他的代表作「外婆的澎湖灣」,即使是現在,不只在澎湖本地,更在兩岸三地被朗朗上口地傳唱著。來到潘安邦的舊居,也能再來回味一下他的歌聲。
3風櫃洞
想要體驗大自然的力量又不失趣味,風櫃洞是個不錯的選擇。位在馬公市西南角的邊陲地帶,風櫃洞是玄武地質岬角上的一個通風口。由於玄武岩質地較脆,加上其特殊的柱狀節理,在海浪長時間的拍打侵蝕下,造就這裡岩塊崩解後形成的海蝕洞地形。因為海蝕洞又是個近乎密閉的空間,每當海浪打進洞裡時,洞內被擠壓的空氣就會從地面上狹小的通風口噴發宣洩,別小看這個僅約籃球大小的通風口,千萬別將臉靠上去看,一個大浪打來時,洞口噴出的強風可能會使你受傷。遇到颱風大浪的季節,這個通風口更是會變成強力噴泉,把海水打上好幾層樓高。
不想要冒靠近的,不妨吹著海風,欣賞在地人於岸邊的釣魚英姿,甚至前往攀談閒聊,也會是相當獨特的體驗。
4澎湖水族館
澎湖水族館是臺灣離島唯一的公立水族館,位於澎湖縣白沙鄉岐頭村,前身為水產試驗所,重新整建後在2019年重新開放營運。館內以介紹澎湖及臺灣週邊的海洋生態和生物為特色,並設有海底隧道、大洋池餵食秀和潮間帶觸摸池等互動區域,適合親子同遊。
大洋池餵食秀:潛水員會潛入大洋池中餵食魚群,吸引魚群聚集,場面壯觀,是館內的一大亮點。餵食秀通常在每天固定時間進行(例如11:00和15:00),建議遊客事先確認時間以免錯過。
海底隧道:長達14公尺的拱型隧道,讓遊客彷彿漫步於海底,近距離觀賞各種海洋生物從頭頂游過。
潮間帶觸摸池:提供海星、海參等生物觸摸體驗,讓遊客能更親近海洋生物。
澎湖特色生物:展出多種澎湖在地的魚類,讓遊客了解澎湖特殊的海洋生態。
寓教於樂:提供闖關遊戲等互動活動,讓大小朋友在遊玩中學習海洋知識。
5澎湖天后宮
媽祖是中國大陸長江以南最受崇祀的航海神,也是台灣民間最虔誠普遍的主要信仰之一,全台灣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媽祖廟,說到台灣的媽祖廟,就不能不提澎湖的天后宮。媽祖信仰約是於明末時期經閩南移民傳入澎湖,澎湖天后宮是台澎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天后宮,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目前也被列為國家的一級古蹟。
天后宮一般被當地人稱作媽祖宮或是媽宮,澎湖最熱鬧的馬公市舊名「媽宮」便是從這裡而來。由於其長久的歷史,自清代以來歷經了多次整修,目前天后宮的外觀大致出自於1922年廣州潮州匠師的傑作,與台灣本島寺廟常見的閩南風格稍有不同。來到澎湖天后宮,有三個重點非看不可。
第一個是正殿與前殿間的玄武岩龍座石刻,現在說這是龍似乎沒有說服力,因為看起來只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石面,原來是因為其岩質是當地較軟的玄武岩,該龍座又位在屋簷邊緣下方,經過長久的雨水滴蝕,已將原本的龍像石刻侵蝕得面目全非,這現象是台灣本島少見的,反應出澎湖天后宮所在地的地質特色以及其深遠的歷史。第二個必看的是隱身在正殿神龕左右兩側的擂金畫,以金箔粉作為顏料,一層層將金箔擂在尚未乾燥的黑漆上,目前這樣的工法據說已經失傳,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藝術品。第三個更是珍貴,是至今擁有約七百多年的歷史,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神像,整尊神像是由單一實心木雕刻而成,重達150公斤,經過了曲折的中國近代戰爭與文化大革命,一路輾轉從天津天后宮渡海被奉請來到此,這絕對是你來到澎湖天后宮,不能錯過的寶貝。
6隘門沙灘
隘的讀音似愛,所以在地人也給了這個地方一個浪漫的名字-愛門沙灘,沙灘前的立方體裝置藝術,正大聲宣告往來的旅人們它美麗的名字。隘門沙灘位在馬公機場僅約5分鐘車程的東方海邊,正因海灘口面東,在冬季的東北季風吹拂下,會將沙灘上的沙堆帶走,為了維護這裡美麗的景致,所以冬季的海灘常會見到黑漆漆的攔沙網,乍看下不是很美麗,但卻有一段美麗的故事。
過去的隘門沙灘的美是隘門人的驕傲,曾幾何時,因為盜採沙石的結果使得隘門沙灘變成了人們不屑光顧的垃圾山,後來在一位老村長的努力下,天天用雙手撿垃圾、將附近的貝殼沙一簍一簍的搬到這裡,並用簡單的裝置如木桿與破網等做成攔沙網,幾年後終於回復它原來的美貌。現在隘門沙灘的寧靜和美麗,幾乎讓人忘記它動人的過去。
比起山水沙灘的熱鬧,隘門沙灘安靜許多,是遊客較少到訪的地方,也是適合玩水的安全水域,不想下水的人,也可以經由沙灘旁的木棧道前往臨近的林投公園,是個情人幽會的好地方囉!
7澎湖跨海大橋
澎湖的跨海大橋,可說是澎湖島上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因為白沙嶼和西嶼間的水域海流湍急不適合行船,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建造了連接白沙嶼和西嶼的跨海大橋,於1970年通車,全長約2500公尺,是東南亞第一座深海大橋。然而經過長時間的海風侵蝕與耗損,後來陸續還有改建和定期維護。行經現有的新橋上,還能看見過去舊橋的橋墩。
因為跨海大橋對於澎湖人是如此重要,也慢慢的變成一個觀光景點,就連橋頭都設有一個遊覽車的停車場。來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澎湖的名產,仙人掌冰。位在白沙端橋頭旁的易家仙人掌冰,是澎湖仙人掌冰的老字號,由於澎湖多風缺水的氣候,非常適合仙人掌生存,馬公市的青灣還特別蓋了一座仙人掌公園,適合親子一同前往認識仙人掌。但是要製作仙人掌冰可是非常複雜多工的,有興趣知道的話,在來這裡嚐鮮的同時,和易家的老阿嬤請教看看吧!
8七美雙心石滬
澎湖雙心石滬不僅是七美鄉的著名地標,更是一項集結古老漁民智慧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獨特景觀。這座700多年前由先民利用潮間帶玄武岩和珊瑚礁堆砌而成的捕魚陷阱,完美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與利用。隨著時代變遷,石滬雖然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捕魚功能,卻因其渾然天成的雙心造型,被賦予了「心心相印」的浪漫意涵,每年吸引無數情侶前來朝聖,成為愛情的象徵。
若想親眼目睹雙心石滬最完整的樣貌,必須掌握好退潮時機。此時,潮水退去,兩顆緊緊相連的心形石滬才會完全浮現,讓旅人能從高處俯瞰這片美麗的景致。古老的漁業文化,結合浪漫的愛情傳說,再加上與潮汐巧妙互動的觀賞體驗,讓雙心石滬成為一處兼具歷史深度、人文氣息與自然美景的獨特景點。
9虎井嶼
虎井嶼是位於澎湖群島的第七大離島,以其獨特的人文與地景吸引遊客。這座地處北回歸線上的島嶼,以「貓島」聞名,吸引了許多愛貓人士前來探訪。此外,島上還有一個神祕的「海底沉城」傳說,相傳在東南側海底有一座由玄武岩石塊構成的遺址,為島嶼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虎井嶼不僅擁有引人入勝的傳說,其自然與軍事地景也極具特色。遊客可以在西山的「追日大道」觀賞壯麗的日出與日落,並探索舊有的軍事觀測所。壯觀的柱狀玄武岩地質景觀是虎井嶼的一大亮點,與鄰近的桶盤嶼同樣引人注目。這些豐富的特色,使得虎井嶼曾被世界旅遊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祕密島嶼之一,適合追求寧靜與探索的旅人。
10吉貝嶼
以金黃色的沙灘和廣大的沙嘴為特色,四周環繞著古老的石滬-「吉貝嶼」,因島嶼形狀宛如漂浮海面的珍珠而得名,曾被古人稱之為「嘉貝嶼」,是目前澎湖群島中最大的島。
「吉貝嶼」位於澎湖群島的北方,搭船從赤崁漁港只需短短30分鐘。島上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摩拖車,所以如果有機會到這裡,非常適合租一台車環島,感受「吉貝嶼」的海島魅力。
來「吉貝嶼」最建議的旅遊時間是夏季(4~10月),因為冬季風浪較大。
而來「吉貝嶼」,千萬別錯過水上活動,快艇、香蕉船、浮潛、獨木舟等,八種選擇任君挑選,都非常刺激,最特別的是,這些活動很多都可以一票玩到底,不限次數,只要你的體力夠,肯定可以讓你嗨很久!
當然,如果你對水上活動沒有興趣,那麼不妨到「吉貝嶼」最高的西崁山(海拔18公尺)走走,一覽美麗的吉貝海灘、沿岸石滬和遠方的目斗嶼燈塔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