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祖
- 首頁
- 馬祖
馬祖必去景點排行|TOP 10 必玩清單
1一線天
一線天位在東引東部,烈女義坑與東引燈塔附近,步行可達,是兩座相當接近的海蝕崖所構成的海蝕溝地形。過去這裡曾經是軍事管制區,山崖之中建有坑道,兩面海崖之間築有一水泥橋橫貫相連,只是該坑道並沒有對外開放。一線天的入口在天王澳營區旁,狹窄的走道說明了過去此地為軍事管制區的隱密性,沿著一路向下的地勢前行,不需五分鐘即可抵達一個木棧平台的別有洞天。這裡被高聳的海崖所圍繞,除了入口外,唯一對外的風口就是兩面海崖間的小縫,從平台看去,下自海岸上至天際,正是這裡一線天名字的由來。徐徐的海風自縫間引入,海浪的拍岸聲在谷裡迴繞,右岸的海崖上刻上了四個大紅字「天縫聆濤」,就貼切地說明了來到一線天時感受到的一切。
2南竿北海坑道
台灣與中國複雜的歷史糾結,造就地理位置特殊的馬祖與金門成為戰地文化發達的地區,如今戰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過去留下的戰備設施如今多已經成值得一看的觀光景點,如果說去到金門一定要參觀的是金城的翟山坑道的話,那麼來到馬祖就絕對不能夠錯過南竿的北海坑道。北海坑道是源於1968年的北海計劃,當時不僅在南竿,也在北竿與東引建造北海坑道,其中就屬南竿的北海坑道最為雄偉壯觀。坑道壁是質地堅硬的花崗石,建造之時由於施工設備簡陋,除了以炸藥進行爆破以外,全靠人力挖掘而成,如此偉大的工程可謂是鬼斧神工呀。事實上當初建造時基於戰略理由,就連馬祖在地人都不知道有這個坑道,一直到軍方釋出此地變成觀光景點後,在地人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別有洞天。
南竿的北海坑道位在南竿島南岸的鐵板海岸線,大漢據點旁的山腹之中,內部是呈現「井」字型的水道,水道旁建有人行步道,於潮水退潮時才能走過,全長約700公尺,步行一圈約需30分鐘;若是於漲潮期間人行步道會落於水面以下,此時可以搭乘專人導覽的水上遊船行程,坑道口有該月漲退潮的時刻表,來訪這裡時需特別注意。
3八八坑道
八八坑道是許多台灣人對於馬祖的第一個印象,這裡結合了馬祖名酒與戰備坑道的鮮明形象,因一則電視廣告而將八八坑道從此烙印在腦海裡。八八坑道位於馬祖酒廠展示館與南竿機場間,來到坑道口你就會被其氣派的兩道酒甕牆給吸引住目光,從坑道內自然溢出的淡淡酒香,愈靠近愈濃郁,就好像有一股魔力,慢慢地把你拉進這個酒香祕境。
坑道貫穿了堅實的花崗岩體,過去傳說是先民藉以藏身躲避海盜的山洞,一直到國軍進駐馬祖後特將這裡鑿高挖深,做為戰車坑道使用,全長約200公尺。施工一共耗時10年,最後於1974年完工,當時恰逢蔣公88歲誕辰,所以特別命名為「八八坑道」以茲紀念。中間坑道雖然曾經一度成為中華電信的機房,到了1992年軍方終將坑道移交給馬祖酒廠使用。馬祖酒廠遂將坑道做為酒甕窖藏使用,從此打著八八坑道的招牌向世人展現馬祖的釀酒實力。一走進坑道內,放眼所見都是存放超過十五年的罈裝老酒,中段左側的次通道為高粱酒系的酒槽區,數量之多相當壯觀;坑道內夏涼冬暖,溫度大都維持在15-20℃之間,是絕佳的儲酒場所;且坑道口還有專人提供免費的導覽服務,可以一一解答你對於馬祖釀酒的所有疑難雜症。
4媽祖巨神像
若你從南竿的福澳港搭船前往西莒島或東莒島,啟程不久後你便會在南竿的岸上看到一個面海的巨大的媽祖神像,這便是位在馬祖村西岸門前山上的媽祖巨神像。媽祖巨神像於2009年十月完工,全長28.8公尺,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想要近距離欣賞媽祖巨神像可不容易,從馬祖村沿著指標最遠可抵達一處平台,自此可遠眺馬祖境天后宮與有軍艦停靠的馬港,此時的身後便是一堵前往巨神像的百餘階梯,必需要步行才能抵達。階梯終點是有如諾亞方舟般的巨大鋼骨船型結構,彷彿媽祖巨神像就坐落在這艘巨船上一般。繼續上行穿越了船體,終於來到一處視野瞭闊有如船體甲板的平台,這時聳立在面前的媽祖巨神像顯得更為氣宇軒昂。圍繞在巨神像周邊有十二幅雕塑,述說著傳說中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
何不找一個天氣情朗的午後來此向媽祖許願,一邊迎著山上的微風,一邊欣賞絕美落日呢?不過這裡的甲板平台可是相當的高,有懼高症的人可不要離圍欄太近了!對了,夜晚的巨神像也會打著五彩的燈光,晚上經過南竿西岸時別忘了也抬頭看看。
5津沙聚落
津沙聚落位在南竿的西南隅,雲台山腳下的一處海灣漁村,也是南竿島距中國最近的一個聚落。因其擁有如黃金細砂般的海灘,所以被稱作金沙,又改稱為津沙以不落俗套。在所有南竿的聚落中,津沙聚落可說是將古樸風味保留得最淋漓盡致的聚落。一進入的津沙聚落,一個偌大的廣場上幾個在地的小朋友在這裡奔跑玩耍,一邊是歷經風霜的斷垣殘瓦,另一邊則是看似外觀經過整修卻也保留古早閩式風情建築的民宿,雖然部分角落留有沒落後的蕭瑟,但放眼望去幾處充滿創意活力的擺設,給這個純樸村落增添許多新的氣象。
津沙聚落的居民部分是自中國大陸嫁過來的,雖然從說話的口音可以聽出來並非道地台灣口音,但是閒聊中仍能感受對方如台灣人般的親切友善,過去的漁業村落現在則變成特色小鎮,部分居民以經營民宿、青年旅舍、餐廳與咖啡廳為生。儘管如此,沿小山丘向上延伸遍佈的閩式石頭屋仍保留的相當完整,尤其於夜晚時分在燈光的裝飾下更展現其特有的山城風情。當然這裡也可見因軍事需要而建造的防禦工事,就連公共廁所都是從留有射口的碉堡所改建,相當有趣。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前往津沙聚落的地形陡峭,上下落差大,不擅長於騎摩托車的人來訪這裡需格外小心。
6鐵堡
鐵堡位於南竿南岸、津沙聚落附近的一處獨立岩礁,因為地勢險要位置關鍵,被設為一處軍事據點。岩礁內部已被鑿空成坑道,坑道內砲台、射口、房間、廁所與廚房等應有盡有,是一處機能完善的海防要塞,礁岩外部更佈滿反登陸用的玻璃碎片,然而昔日緊張的肅殺之氣已經被往來的遊客們淡化了不少,現在的鐵堡是一處體驗戰地文化、海風吹拂下一覽海岸景色、以及仲夏夜晚欣賞藍眼淚(一種螢光藻類)的祕境。不過如果是要夜晚前晚鐵堡需注意,因為沒有路燈以及路面顛簸,騎乘機車要特別小心安全。
7芹壁聚落
座落於馬祖北竿島的芹壁聚落,被譽為「馬祖地中海」或「台版小希臘」,這個古老的漁村聚落依山傍海而建,其獨特的閩東式石砌建築錯落有致地沿著山壁層疊而下,面朝大海,構成一幅迷人的風光。芹壁曾因漁業興盛而繁榮一時,但後來隨著漁業蕭條而沒落,居民也大量外移,直到近年透過「聚落保存、老屋再生」計畫,將許多古厝修繕為民宿與餐廳,才讓此地重現生機。
走進聚落,除了欣賞由當地花崗岩、火成岩與青白石砌成的石頭屋,以及為抗衡強勁東北季風而特有的壓瓦石景觀,還能從牆面上斑駁的戰地精神標語中感受歷史的痕跡。如今,芹壁不僅是馬祖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閩東建築群,更是旅人體驗戰地風情與沉浸於地中海般浪漫氛圍的絕佳去處,可以悠閒漫步於巷弄間,或在海景咖啡館中細品這份獨有的寧靜與美好。
8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是中國的一句成語,意思是把武器當作枕頭而等待早晨的來臨,這表示有著隨時準備作戰的決心。每當搭乘臺馬輪準備進入南竿福澳港時,從遠遠的海上就會看到這四個大紅字枕戈待旦,就好像只要看到了這巨大的石碑就代表南竿要到了,不知不覺這裡某種程度就變成了南竿的代表。
原來枕戈待旦石碑本身是一棟位在福澳港旁福清嶺上的扁型建築物,自福澳港步行至此約只需15分鐘,這四個字是在1958年蔣中正來到馬祖巡視邊防時為了勉勵馬祖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之後再把原有銘刻的字跡原樣放大後建於此處以紀念。扁形的建築本體目前做為展覽館與紀念品商店,前方的觀景平台更能一覽整個福澳港,如果你正在等待從福澳港前往其它島嶼的船班,時間又還充裕的話,不妨就步行來這裡看看囉!
9大坵島
大坵島位於馬祖北竿北方,是一座生態資源豐富的無人島,以島上自由放養的臺灣梅花鹿聞名,被譽為「台版奈良」。 自1980年代起,台北市立動物園贈送的梅花鹿在此地繁衍,數量已達上百頭。遊客可以漫步在生態步道上,近距離觀察、互動,甚至用葉子餵食梅花鹿。
大坵島在過去曾有居民居住,並設有大坵分校。隨著人口外移,島上漸漸無人居住,但仍可見到廢棄的聚落遺址,訴說著過往的歷史。島上有完善的環島步道,沿途可欣賞海蝕地景、峭壁景觀,以及壯麗的海岸線風光。天氣晴朗時,還能遠眺鄰近的高登島。每年夏季是觀察燕鷗的好時機,遊客搭船前往大坵島的途中,常可見到成群的海鳥在海上盤旋。
10安東坑道
在所有台澎金馬可參觀的軍事坑道中,位在東引島上的安東坑道,是來訪時最需要體力的一條坑道。安東坑道位在東引島東南岸的幹訓班旁邊,即使站在坑道的入口就能感受到安東坑道的鬼斧神工。由坑道入口向內看去,是一條約30度向下,看似結束在漆黑中的無底坑道,坑道旁的階梯與照明設備方便遊客行走,隨著愈是進入坑道內部,坑道內昏黃燈光下與陰涼的氛圍,彷彿自己就置身在戰亂時刻,更能體會和平世界的珍貴。
一路向下的坑道入口長有260公尺,一共有階梯464階,不建議行動不便的人進入坑道深處。若你有幸成功地完成了這一連串的階梯任務,那恭喜你將可以一窺安東坑道的真面目了。坑道總長約640公尺,四通八達,沿路中幾條支線都可直接抵達海邊,除了因戰備需要的設施如彈藥庫、官兵寢室、中山室、豬舍與機砲外,還可見觀海平台和懸崖峭壁。每年四月這裡更是賞鷗的絕佳位置。美景看完了可別高興得太早,回程前還得再一次完成接近500階的體力挑戰,不過這一次可是要往上爬坡呢!來訪前別忘了考量個人的體能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