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故事
被列為國定古蹟的臺北公會堂於日治時期設計建造,為當時臺灣少見之大型公共建築,後被列為國定古蹟。現在臺北公會堂的功能包含其中正廳及光復廳成為本市表演藝術的重鎮之一,每年臺北市的一些重點藝文活動如:傳統藝術季、兒童藝術節及臺北電影節都在這裡舉辦。
交通方式從捷運西門站4、5號出口200公尺左右可達,平日一到日都有營業且免門票。進入公會堂之前,可先在前面廣場,隨著距離可欣賞中山堂正門整體樣貌,正面入口可見門廊以弧形三拱圈、柱身崁有壁燈精細的設計;大廳天花板以穹窿造型、幾何圖案。
中央樓梯二至三樓間光復廳前壁,嵌有永久留存的國寶級雕塑作品:「南國」(又名水牛群像),作者黃土水:1895〜1930年留日學習雕塑,1920年以「山童吹笛」入選日本第二屆帝展,為臺灣首位得獎人,也是臺灣第一位雕塑家,在1930年完成「水牛群像」為其生平最後遺作,作品由黃妻捐贈,永久留存,被視為中山堂鎮堂之寶。
走累了可以到四樓的「4F劇場咖啡」,點一杯醇香的咖啡,配上美味的輕食,做為一日古蹟、藝術,味覺饗宴之旅的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