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洪流當中,發展、遺棄、再發展的都市進程常常淘洗了一切,時間的記憶往往隨著老去的巷弄而消失。很多都市發展計劃都把充滿歷史記憶的區塊賦予新的商業功能。在台灣地狹人稠的環境下,這樣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幸運的是,還有不少的台灣民眾仍然懷舊,願意站出來或配合一些保存計劃。其中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剝皮寮,這是一條對於曾經是臺北最繁華商業區的萬華,擁有最重要歷史地位的街道。
在清朝時期,剝皮寮因位處淡水河旁的地理位置,對於船運以及出口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現今真的很難想像來自中國的商船佔據淡水河的樣貌,但當年水路運輸幾乎是貨物進出台北盆地唯一可行的方式。日子快轉到現代,剝皮寮街通常被稱為艋舺,這是因為知名同名電影的關係,影片當中詳細描述八零年代萬華幫派份子的生活情境。
雖然現今已經沒有商人貨行在這裡了,但艋舺的居民催促政府活化這裡的街道與建築,而不是讓新建築群立而取代老屋。區塊當中磚造房與木門正是歷史最好的證明,慢慢的走吧,想像一下這個街道上的榮景。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就位於街道的底端。您可以在這裡找到仔細保存的中藥店與充滿歷史照片和互動教具的教室。二十世紀的台灣是台灣歷史上變動複雜的時代,殖民的影響與各個文化不同的競爭可以在二樓的教室了解更多細節。找一下孫中山吧,這位歷史上被稱為國父的人,在每間教室都有他的肖像。在隔壁建築當中,還保有曾經是非常繁忙的中藥店所留下來的記憶角落,曾經有這麼多人使用這古老卻複雜精微的方法來保持身體健康。來測驗一下你對於存放在每個抽屜當中天然藥品的常識吧。
雖然這個區域常被形容為有些草莽,但是來這走一天絕對可以給你最真實的體驗,這是只有在還存活著的街道才能提供的感動。街上的行人,與因應食衣住行需求而生的商店絕非複製品可以比擬,這就是艋舺,它的生命力會持續下去,就如同百年來的日子一般過著。





+5

10/1
剝皮寮老街
景點故事
基本資訊
附近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