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故事
花蓮縣吉安鄉,舊稱「知卡宣」,在阿美族語中意指「薪材甚多」,漢人則音譯為「七腳川」。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施行「以番制番」策略,徵調阿美族七腳川社壯丁看守隘勇線,制衡當時的太魯閣族。然而,七腳川社人不滿日人壓榨,大舉反抗,與日本警察發生衝突,引發著名的「七腳川事件」。
「七腳川事件」過後,政府將七腳川社原有的土地規劃成日本移民村的基地,期望這些移民能夠協助教化台灣高山原住民,而這些移民大多來自日本吉野町,故名「吉野村」。1917年,日本長者川端滿二在此募建了一座「吉野布教所」,以宗教安定的力量,撫慰移民的思鄉之情,成為當時日本人的精神信仰中心。1948年,「吉野」改名「吉安」,「吉野布教所」成為今日的「吉安慶修院」。
充滿禪意的吉安慶修院,建築主體遵循日本傳統建造,以木頭構架為主,流露濃厚的江戶風格,為台灣東部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也吸引不少日本遊客前來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