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故事
行駛於台18線上,沿途路經蒼翠竹林等各種田園風光,四周山巒環繞,景色秀麗怡人,更有陣陣茶香從「阿里山茶園」飄出。阿里山烏龍茶是知名的高山烏龍茶種之一,以香甜芬芳的茶香和圓潤的口感聞名世界,生長於海拔1,000到2,000公尺的阿里山上,當地氣候潮濕,氣溫偏低,黎明與黃昏前雲霧繚繞,提供茶樹最好的生長環境,茶樹得以獲得豐富的春雨滋潤。加上早晚溫差大,導致茶樹生長速度緩慢,種出來的茶葉軟嫩(俗稱「軟枝」),能夠沖出馥郁的清香及滿滿的回甘,這些都造就了阿里山烏龍茶的成功。
與綠茶相比,高山烏龍茶採收期(每年四、五月及八、九月)較晚,因此茶葉長得肥厚豐潤,更經得起後期製程的搓揉,茶葉油脂也更加豐富,口感滑順得多,泡來特別香醇。茶葉採收完後,會先經過日凋(曬青)的程序,藉著陽光的熱度,將剛採收好茶葉中的苦度與澀感揮發,使茶中水份蒸發,並軟化茶片以利後續揉捻。若日照不夠充足,曬青作業便移至通風良好的室內,用燈光照射以達到類似效果,再將茶葉攤在竹蓆上放涼,讓其自然氧化。當製茶師傅認為茶葉已完成曬青,得著手進行揉搓成形、乾燥等繁複工序,最終製成可直接沖泡的茶葉,也就是所謂的「毛茶」。整個製程需耗費兩天一夜,中間不可間斷,由此可想見茶友的辛勞。